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报告
陈静海教授莅临杭州师范大学药学院博雅论坛学术讲座
来源:药学院|日期:2024-11-29|点击:39
 

2024年11月27日,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浙二医院陈静海教授受邀在杭州师范大学药学院的博雅论坛上作题为《心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黄智慧教授主持,药学院的师生积极参与。

陈静海教授一直从事心脏疾病与心脏再生领域的研究。主要利用动物遗传模型及基因治疗手段研究心脏损伤后心肌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及转化应用。发表 Sci 论文 60 余篇。代表性研究工作发表在《Circulation》(2011,2020,2023),《Nature Communication》(2019,2023),《Circulation Research》 (2013,2014),《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2024)等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五项,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两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担任Cell Transplantation,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 Plus等期刊编委(Associated editor & Editor board),并为STTT, Protein& Cell, Advance Science, Molecular Therapy,iScience 等20多个杂志邀请审稿人。

1

在讲座中,陈静海教授重点介绍了其最新研究,聚焦于心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旨在为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治疗开辟新方向。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引起的大量心肌细胞死亡与纤维瘢痕形成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成年心肌增殖再生能力非常有限,而新生小鼠的心脏在出生后短暂时期内能够再生,但这种再生能力在出生后数天内逐渐丧失,并伴随着心肌细胞的线粒体逐渐发育成熟,以及心肌细胞代谢方式的转变,深入研究心肌细胞增殖的机制,特别是线粒体对于损伤后心肌原位增殖与心脏修复的作用与机制成为治疗心脏疾病的关键。陈静海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通过下调线粒体蛋白翻译可以有效地促进小鼠在出生后以及心梗后心肌增殖及心脏损伤后再生修复,且这一现象在分化的人心肌细胞中同样得到验证,并进一步揭示抑制线粒体蛋白翻译促进心脏再生的分子机制,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

在后续的互动环节,药学院的师生们对陈静海教授的研究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提出了心脏损伤再生修复的多种问题。陈静海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分享了他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他指出,尽管心肌细胞再生增殖的机制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但通过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团队正在逐步揭示不同信号通路在心肌细胞再生增殖中的作用。此外,黄智慧教授还与陈静海教授交流心肌细胞再生微环境可能会受中枢神经系统调控,陈静海教授提出研究有发现神经来源营养因子调控心脏收缩,后续会对此及进行深入研究。

2

最后,黄智慧教授为陈静海教授颁发了博雅学术论坛讲座证书并合影留念。